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

半途而廢-嘲笑愛情永恆的絕情歌

作曲:潘協慶       作詞:潘協慶
演唱人:王菲
編曲:王豫民
製作:梁榮駿、王菲
收錄專輯:唱遊
出版時間:1998
出版公司:EMI
受訪者:潘協慶
採訪撰文:王景新

   1995年,王靖雯改回本名王菲後,在音樂上展現了更多可能,自己擔綱製作人後,音樂個性也更加鮮明,她並不眷戀《迷》、《天空》等專輯在主流市場締造的亮眼成績,以主流天后之姿,向獨立音樂靠攏,遊刃有餘地遊走主流、非主流,不重複自己,也讓王菲始終是華語樂壇的閃亮巨星,不曾褪色;1998年,她產後的《唱遊》專輯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復出,整張專輯只有〈紅豆〉這首情歌,其餘都是非情歌,而〈半途而廢〉算是一首大膽嘲弄愛情永恆的絕情歌,體現王菲獨步於其他女歌手的個性。


   〈半途而廢〉詞曲作者潘協慶大呼:「我愛死王菲了!」原來從1993年《執迷不悔》專輯後,潘協慶就非常喜歡她,自招以超級粉絲的心態為她寫歌,「能和王菲合作是我創作的心願之一。」「我長期研究她的音樂、她的唱法、她的發聲、她的質感,所以要為王菲寫歌,是所有創作中最不難完成的。」潘協慶說,當時他身邊許多朋友困在感情中,真實題材俯拾皆是。

   「我用王菲特有的口吻,為世間男女在情感波瀾中提醒了一件事:猶豫不決,遲早半途而廢。」在講究皆大歡喜、朗朗上口的流行歌裡說教,委實罕見「剛好當時王菲向我邀歌,她正是能表達出我想說的話的最佳人選。」誰來說教很重要,潘協慶把話透過有獨到想法、形象知性的王菲來傳達。而無論從demo編曲旋律到後來唱片版本,王菲完整保留了所有,潘協慶說:「這又是另一件我愛死王菲的原因:她尊重每個音樂人。」

   寫這首歌,我看到了河、看到海潘協慶回顧,〈半途而廢〉是站著寫的,「情感一來,我是必須在行進間完成。這首歌是流動的,像河流。」實在,光聽旋律瞬間轉折起伏跌宕非常明顯,「像男女情感中的猶豫不決,一種不以為然的詮釋;當河流滾動著石子蜿蜒到了副歌,就是一陣舒坦,因為海出現了。」另一場洶湧翻起了一波波的浪,後浪前浪,最後皆攤在沙灘上。創作者以海浪與沙灘的隱喻,不正似看破紅塵的方丈,在岸上為紅塵男女以歌為紀,一首歌聽見微言大義,還是用讓人不得不會心一笑的方式。

   「要不痛痛快快的哭個夠,要不乾脆向他低頭,別再苦苦壓抑心裡的痛」,王菲的歌很過癮,因為總可以聽見所謂主流歌曲不會寫或很少碰觸的心情;「少了自由怎能海闊天空,真是自作自受自憐」就是對傳統情歌愛得死去活來、山盟海誓的一種反諷,這樣的歌詞其實也在革王菲《迷》專輯中(我願意)一曲、《天空》專輯的命。潘協慶說:「人,一遇上愛就犯賤。」歌詞昏昏愕愕愛過又算什麼?貪圖快樂等於墮落,你說一生不是為愛而活,別搪塞藉口!到最後反反覆覆忙忙碌碌不知為了什麼」是諷刺,看似一種不以為然,卻是哭花了臉對著鏡子痛罵;「看似說對方,其實是和自己的對話。所以一字一句寫得血淋淋,一掌一掌地打在臉上。懷滿對愛的憧憬,卻不願去正面迎對的自欺。」潘協慶指出,有太多愛情,更多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,而不是對方的感受。「這樣的話要用指責來說,怎麼順耳?所以我用了旋律輕快反差,乘載逆耳的忠言。」潘協慶總結,〈半途而廢〉要說的就是:「我們都在為愛而活。所以離幸福,我們還需要更多智慧。」

   「我現在做設計、策劃、人力資源整合。」提及近況,自嘲不務正業潘協慶坦言,許多朋友多問怎不再寫歌了?其實還寫著。只是音樂不是我的工作。它是興趣!朋友找我做什麼,有興趣就去」他歡喜看一件件盡心盡力設身處地的達成,每一件事當成是自己的事一種創作。

        或許可用他在《唱遊》專輯為王菲寫的另一首作品〈飛〉裡的「別擔心,我會好好的照顧自己」來慰勉所有曾經在愛之路半途而廢的人們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